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1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491篇
安全科学   418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1028篇
综合类   3312篇
基础理论   517篇
环境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96篇
评价与监测   412篇
社会与环境   562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991.
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钦建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4):152-155,160
九龙江流域降雨量和径流量在流域空间和年内分配上明显不均,使枯水季节生态环境用水量在局部河段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局部河段水体出现富营养化。根据研究需要,将流域分为12个计算区域。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旱地环境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分别为60.431×108m3和84.622×108m3,流域生态环境需水总量合计145.053×108m3。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5.856×108m3,盈余量为90.803×108m3,总体可以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需要。但是,生态环境用水量保证程度不但与天然径流量有直接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研究在流溪河水库水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调查资料,采用了Vollenweider模型、OECD模型对流溪河水库水质进行了模拟并对TN、TP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水库的TN、TP水环境容量在2005-2009年间分别是364.21-661.49 t/a、25.37-44.15 t/a,水环境容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由于水库的降雨量年际变化比较大,导致水库的水环境容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从流溪河水库4年的平均状况来看,水库总氮没有剩余容量,应削减负荷22.53%,总磷的剩余容量为2.27t/a,占其总环境容量的比重为18.27%。  相似文献   
993.
土壤中微生物及其环境效益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土壤微生物活性,已经成为目前土壤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有些学者曾经对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的作用表示怀疑,他们过分强调物理化学作用在土壤形成和土壤环境效应中的作用,而忽视微生物的研究。随着土壤学研究的深入,关于土壤成因、土壤生产力和环境现象已经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已经无法解释某些复杂的实验现象,现在必须依靠微生物来解释某些现象。本文将对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研究中的作用进行简述,同时分析土壤环境变化对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影响,并简述一些微生物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嫩江(齐齐哈尔段)水质的分析,阐述了保护治理嫩江水环境的对策,对嫩江水系的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嫩江水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改善声环境质量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阐述了防治噪声污染、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996.
逐级化学提取法研究煤中溴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彭炳先  吴代赦  李萍 《环境科学》2011,32(7):2109-2113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法研究了煤中溴的赋存状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煤及各种提取状态中溴的含量.结果表明,来自四川和重庆的8个煤中溴主要以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和有机态存在,平均总提取率为88.2%.对于烟煤和无烟煤,前者有机态溴的相对量大于后者,平均值分别为22.3%和20.0...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饮马河流域长春段水质污染现状和污染负荷演变特征,以饮马河流域长春段的五个国考断面为水质监测点,通过对国考断面水体水质中含有的COD、NH3-N、TP浓度的检测分析,研究区域的水质污染现状和不同水期对污染负荷的影响规律,同时对2020年各考核断面的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经估算,在2020年,计算单元总的COD负荷年排放量约为27503.22 t/a,NH3-N负荷年排放量约为2769.39 t/a,TP负荷年排放量约为485.65 t/a;其中,COD负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城市径流,占比约为40.12%,NH3-N负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农田径流,占比约为48.16%,TP负荷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农田径流,占比约为46.07%。研究结果表明,砖瓦窑桥、刘珍屯、靠山南楼、十三家子大桥等断面水环境中COD、NH3-N、TP年均浓度超过了水质考核标准;不同水期对饮马河大桥断面污染负荷的影响较小,枯水期对其他断面污染负荷的影响占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998.
衡水湖湿地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衡水湖湿地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趋势,并对污染源进行分析.本文依据衡水湖历史水体监测点数据和2019年布设的17个采样点数据,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水质综合状况指数和水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方法,研究了2000~2019年衡水湖水体营养状态、水质状况和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可能的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2000~2019年,衡水湖水体达到Ⅲ类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不断升高,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超标是衡水湖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从空间上来看,衡水湖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水质状况和水环境质量3种指数整体上呈现从南部到中西部再到东北部降低的趋势.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后,一系列水体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2000~2019年3种指数分别降低了20.9%、53.4%和49.2%,显著改善了衡水湖水环境质量.但是污水的侧渗与下泄、引水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汇入,以及湖内植物枯落腐烂等也给衡水湖水环境质量带来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9.
尾矿库水体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新型环境生物污染物,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尾矿库水体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揭示尾矿库水体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超高通量定量PCR技术(HT-qPCR),研究了某尾矿库的4个点位的水体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丰度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尾矿库水体环境具有种类多样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库区水体(WK0)、主坝排渗水(WK1)、副坝排渗水(WK2)和河水(HS)分别检测出抗生素抗性基因97、52、44和5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分别检测到11、6、3和6种;在绝对丰度水平上,库区水体(WK0)、主坝排渗水(WK1)、副坝排渗水(WK2)和河水(HS)分别有1.75×108、6.39×107、9.90×107和7.37×107 copies·L-1,库区水体的抗性基因丰度最高,表明库区是一个潜在的抗性基因存储库;冗余分析(RDA)表明,铜Cu、总有机碳TOC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与抗生素抗性基因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这3个因素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变化的解释量达到了61.64%(前两轴),因此Cu、TOC和MGEs对尾矿库水体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赋存和演变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黄贤金  周艳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36-42,5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向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再到近年来以土地开发强度为特征,以及基于供给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兴起的历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单一资源走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及综合要素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更多地关注承载的极限容量,对发展容量的关注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可推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及方法体系等问题,其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需在承载力从极限容量向发展容量转变,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以空间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